构建全方位的中国贸易谈判战略

作者:  eaflogistics        发布时间:  2013-10-24 18:48

构建全方位的中国贸易谈判战略


国际问题研究院副教授

  当前全球贸易体系正处于剧烈的重构阶段,多重力量正在进行激烈的博弈,原有贸易机制和新型机制也在不断的变化当中。举其要者,包括WTO多哈回合仍然生死未卜,TPP和TTIP以及RCEP等巨型地区贸易协定正在收官或者中间阶段,以及主要发达经济体正联合起来试图重新制定更高的全球贸易规则。面对全球贸易体系的最新发展,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需要制定全方位的贸易谈判战略,以避免最为不利的局面出现。

  全方位的贸易战略可以总结为为全球、区域和双边三个层面。

  最为重要、但同时也最为困难的战略在于复活WTO回合谈判。中国是WTO的最大受益国。自加入WTO以来,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重大的动力。如果WTO体制在各种巨型区域协定的冲击下影响力逐渐减弱,中国所受到的冲击也是最大的。现在的问题在于,留给多哈回合谈判的时间已经不多。其他主要经济体对于多哈回合谈判较为悲观。中国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乃至必要的成本,来推动多哈回合的实现。

  此外,中国还需要呼吁在全球层面推广基于贸易增加值的贸易统计方法。传统的贸易统计方法是基于国界的,这种方法有其合理之处,但也存在严重不足。对中国而言,国界统计法夸大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获利情况,歪曲了中国与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之间的贸易失衡,使得中国过多地承担了全球经济调整的成本。所以,中国要强调贸易增加值统计方法的合理性,降低中国面临的贸易压力。

  在区域层面,美国TPP正在快速推进。尽管今年已经不太可能达成,但在明后两年有可能出现重大成果。此外,连接美国和欧盟的跨大西洋(600558,股吧)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TTIP)也在紧锣密鼓地谈判当中。中国如果对这两大区域贸易谈判掉以轻心,可能会带来显著的边缘化风险。中国必须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谈判。在支持东盟发挥领导作用的前提下,中国要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展现足够的政治动力,提供更多的经济资源,促成RCEP的早日实现。

  在RCEP之外,建设涵盖不同周边区域的经济带是另一重要途径。由于国内政治或者经济条件,有些周边国家当前不能与中国建立自贸协定。推动较低门槛的经济带将会以更具灵活性的方式密切中国与周边地区的经贸关系。目前,中国已经倡议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巴经济带”以及“中印缅孟经济带”。现在需要做的是,为这三大经济带建设提供更为切实可行的具体政策建议,并且提供必要的金融资源。未来要做的则是要采取某种方式把这三大经济带整合起来,形成一条包括中国在内,横贯东南亚、南亚以及中亚的新型经贸走廊,进而为可能的自贸协定打下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中国参与的区域贸易谈判和美国主导的TPP有一定的竞争性,容易被解读为中美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冲突。中国要和美国以新型大国关系为准则,加强在自贸协定谈判领域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增加包容性、开放度和透明度。可控的竞争性自贸协定如果管理得当,可能会有利于最终构建包括中美两国在内的跨太平洋(601099,股吧)自贸协定。

  最后一个层面是双边层面。事实上,如果把东盟视为一个整体,中国目前已经达成的12个FTA都是双边自贸协定(包括大陆分别与港澳台达成的贸易协定)。在贸易谈判领域,中国似乎更适应双边谈判方式,所以,中国仍要继续达成更多周边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双边FTA。在已有的双边FTA谈判中,有些已经进行数轮,有些面临着强大的国内政治阻力,还有些是由于对方的原因而未能取得突破。就可行性和必要性而言,中韩贸易协定毫无疑问是中国当前双边FTA谈判的重点。由于韩国已经和美国、东盟、印度和欧盟等经济体订立了自贸协定,其在东亚自贸协定网络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中韩自贸协定已经进行了7轮谈判,正处于临门一脚的关键阶段。如果能早日达成中韩间自贸协定,既是中日韩三边贸易协定的最大助推剂,也能为东亚自贸区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本文是作者10月23日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举行的“转型环境中的中美关系:新的起点”研讨会上的发言,研讨会由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和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东北亚政策中心联合主办。经作者授权发表。)



技术支持:上海启良科技网络有限公司
展开